生命在于运动,但是当生命只剩下运动,绝对是不合理的。

宋国身份最尊贵的女人,莫过于王姬。王姬是宋襄公的夫人,周襄王的姐姐,同时她也是宋成公的母亲和宋昭公的奶奶。

话说这宋昭公是狂热的户外运动爱好者。不过按照当时的条件他喜欢的不是登山,也不是探险,而是贵族热衷的田猎。宋昭公在作世子的时候和公子卬、公孙孔叔、公孙钟离三个人经常进行田猎。三个人志趣相投,非常要好。这本来无可厚非,可是宋昭公继位之后将田猎作为自己的惟一事业,只听这三位哥们儿的话,根本没任命六卿,也不过问国事,天天田猎。

专业的一国君侯,成为了专业的田猎者。

傻子都能看出来,宋昭公再这么作下去,宋国没好。

司马乐豫让官于公子卬,司城公孙寿也告老辞职。宋昭公任命公孙寿的儿子荡意诸继任司城一职。

这时候宋昭公的危机果然出现了,尽管这借口非常不可思议。原来宋昭公的奶奶王姬,人老心不老,就喜欢花美男。由于宋昭公的庶母弟弟公子鲍美色过人,王姬灌醉了公子鲍,逼着公子鲍作了自己的情人,并且许诺要废了宋昭公,立公子鲍为宋侯。

这时候宋昭公作了一件蠢事,他忌惮宋国公族穆襄之族的势力,准备除去公族。

王姬抓住机会,只做了一件事情,就令宋昭公头痛不已。

王姬将宋昭公准备收拾穆襄之族的消息传递了出去,这两个宗族当即作乱。

公子卬和公孙钟离在朝门被杀,荡意诸出奔鲁国。

公子鲍和宋国大臣关系都非常好,于是和诸位大臣说定,既往不咎,不追究杀害公子卬和公孙钟离得事情。反正杀得是宋昭公的人,公子鲍为何要追究呢?同时公子鲍迎接荡意诸官复原职。

宋国的这一场动乱勉强平定下去。不过经历了这件事情,宋昭公的势力和声望都受到了不小的损伤。

而公子鲍听说齐懿公篡位的消息,也四散家财,收买人心。

宋昭公七年,宋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公子鲍开仓放粮,救济国内百姓。公子鲍还建立了宋国基本养老保险,凡是宋国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公子鲍每个月都派人前往送去布帛粟米,饮食珍味,并且加以问候。凡是有才能的人公子鲍都将他收归门下,好好款待;公卿大夫每月都有馈赠,宗族有事更是倾囊相助。

看来公子鲍财力雄厚。

宋昭公八年的时候,宋国发生了更加严重的饥荒,公子鲍将家财散尽救助民众,后来宋昭公的祖母王姬也将宫中财物拿出来资助公子鲍完成爱心事业。

这次灾荒过后,宋国的民众不论贫穷富贵,都希望公子鲍能够做自己的国君。

不用问,缺席的宋昭公一定是热心于自己的田猎事业。

公子鲍觉得时机已到,便和王姬商议此事。

该篡位的时候你就得篡位,不能总当好人,当善人,不然赔大发了。

王姬几经思虑,决定趁公子杵臼外出田猎德时候命令公子须紧闭城门,公子鲍那时候率领国人攻击宋昭公,肯定能够成功。

司城荡意诸虽然是宋昭公田猎好友之一,但是他本人非常明智,公子鲍很尊敬他。所以这个计划荡意诸知道了。

荡意诸劝告宋昭公,别去田猎。如果这次还去田猎,恐怕没办法回来了。

可是宋昭公认为如果有人谋逆,在城里一样不能幸免于难啊!看来宋昭公不是过分自信就是破罐子破摔了。

总之宋昭公决定将自己的田猎事业进行到底。这一年冬天,十一月份,宋昭公命令左师华元、右师公孙友留守宋国,自己则带着宋国府库的宝物和随从向着孟诸进发。

宋昭公前脚出门,后脚他奶奶王姬借着召见华元和公孙友将他们软禁在宫里。看来这二位也是丝毫没有防患意识,一次就让王姬拿下了。

紧接着公子鲍便命令司马公孙耦传命于军中,说是奉襄王夫人之命,也就是王姬之命,扶立公子鲍为宋侯!别说,公子鲍这些年的投资没打水漂,所有的军士都认为公子鲍是有道之君,欢呼拥护不已!

华耦得到了军士和百姓的支持,立马率领军队追击宋昭公。前一分钟您是领导,对不起,后一分钟您就是敌人!

宋昭公很快也得到了举国叛变的消息,荡意诸劝告他不如出奔他国,以图后事,可是宋昭公断然拒绝了。宋昭公认为从祖母到国人现在都在反对自己,难道还能指望诸侯帮助自己吗?与其客死他乡,不如死在故乡。宋昭公命令手下埋锅造饭,当下和所有从人饱餐一顿,告诉亲随,如今宋国府库里的宝物都在这里了,送给大家吧,没有必要留在这里和他一起等死。

田猎带着府库所有的宝物,看来宋昭公对于宋国的形势洞若观火。他知道祖母王姬的一切阴谋,也看得很清楚公子鲍对国人的收买,带着国宝出城,就没想过活下去。

为什么宋昭公会眼看着别人玩弄阴谋诡计却无动于衷?非要用自己的死来满足敌人?

最直接的原因不是宋昭公对田猎喜爱让他玩物丧志,如果他真是昏君,就不会想着对付宋国不安分的公族。能让宋昭公心灰意冷非要故意寻死的原因,是祖母对他的抛弃,公子鲍对国人收买的顺利,自己对付公族的失败。如果连最亲近的人都背叛了自己,那很大程度上会是致命的打击。王姬能够对宋昭公毫无顾忌的下手,但是这却成为宋昭公否定自己的根本原因。

宋昭公让随从带着宝物散去,可是没人走,谁也不忍心离开他。说话间华耦已经追上,将他们团团围住。华耦当然传襄夫人口令,单诛昏君,余者不问。

荡意诸挺身上前护住宋昭公,一场生命搏杀当即展开。可是宋昭公亲随毕竟力量单薄,不多时不肯离去的随从和荡意诸、宋昭公都被杀害。

“昏君”宋昭公自愿赴死,不过没人知道,如此昏君对发生的一切了如指掌,他只是厌倦了,不愿意反抗,这污浊的阴谋和亲情……

华耦回朝报告襄夫人,您的孙子已经奉命被大家一举杀死。这下公子鲍,仁慈的公子鲍终于心满意足登基,踏着哥哥宋昭公的尸体,公子鲍成为了宋文公。

华耦立下大功一件,不料朝贺完毕回家就心痛暴死。估计是畅想自己的美好前途心肌梗塞导致一命呜呼。

宋文公虽然知道荡意诸是为了保护宋昭公而死,但是佩服荡意诸的忠诚,于是命令荡意诸的弟弟荡虺为司马代替华耦的职位,命令公子诚为司城代替荡意诸。如果华耦知道自己费尽心机杀死的荡意诸的弟弟将因此成为自己的继任者,不知道会不会发善心放走荡意诸呢?

宋昭公之所以不抵抗而赴死,是因为觉得从祖母到国人都背叛了自己,对这个世界心灰意冷。可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赵盾听说宋国发生了弑君篡位的事情,命令荀林父为大将,召集卫国、陈国和郑国军队讨伐宋国。当然赵盾的本意并不是为了维护君主不可动摇的地位,光看他对晋国君侯继位的态度就很明显。赵盾不但违背了自己对晋襄公的承诺,而且在晋国储君继位的事情上几次变换意见,随心所欲,并且直接杀害了晋国两位有继承权的君子。所以赵盾这次讨伐宋国,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树立晋国霸主的名望和地位。但是这在事实上却是造成了对宋昭公鸣不平的效果。不知道宋昭公知道晋国发四国之兵为自己讨个公道,会不会有些安慰?

宋国也没想到一次国人拥护的更换领导事件引起了众怒,于是赶忙派右师华元带着贿赂重宝去找晋军求和,当然主要说明这次事情,那都是老百姓的意愿啊!

荀林父觉得既然是人家宋国百姓自己愿意的,那就无可厚非了,何况还有这么多财宝能拿。荀林父准备同意宋国的求和。

可是郑穆公当即表示反对,我们这些人不远千里,您一声招呼我们就赶过来,那不就是为了讨伐无道之君吗?如果您同意了宋国的求和,那天下岂不是乱臣贼子的天下了?

可是荀林父说那齐懿公作的事情不是和宋文公一样一样一样的吗?难道咱们宽恕了齐国却死揪着宋国不放不成?何况人家宋国群众运动搞得好,人家百姓都是愿意的。

这话一说郑穆公也没办法了。

人心不古啊!

篡位还有学样的,您看不惯,那您就连宋国和齐国一起收拾了吧!当下荀林父和宋国华元盟誓,承认了宋文公的合法性。

可是郑穆公觉得晋国如此没有立场,贪图贿赂,日后再也没有机会成就霸业了。所以郑穆公暗自和楚国联系,继续做楚国的小弟。起码楚王刚刚继位,还比较有斗志,将来会比较有发展。

晋国知道这件事情也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