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州吁之变,诸侯国中最关心的莫过于郑国。先前因为卫桓公不明实情借兵给太叔段谋逆,郑庄公与卫国小战一场,虽然卫桓公过后去信说明只是误信太叔段,但是毕竟动起刀兵,嫌隙已成。所以等到州吁篡权,为树威信,纠合五国共同伐郑,这场面就整的太恢弘了。郑庄公巧计示弱退兵,但是卫国始终是他的一块心病。

像州吁这样四处挑衅,通过征伐外国树立威信,实在是愚蠢之极。不但不能达到立威的目的,还为自己的国家买下了之后矛盾的伏笔。

郑庄公得到州吁被斩、卫宣公即位的报告,第一时间召开郑国国务会议。众大臣都为州吁伏诛、郑庄公断事如神钦佩不已。但是郑庄公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提议。

按照郑庄公的说法,州吁伐郑,和卫国新的国君没关系。但是主兵伐郑的,那是宋国,郑国必须先征伐宋国。

意思是既然州吁伏诛,卫宣公即位,那就和卫国恩怨已了。但是当时五国伐郑,宋国是盟主。所以我们郑国肯定得先征伐宋国复仇。貌似这话公正合理,仔细思量其实漏洞百出。

既然郑庄公明白州吁是五国伐郑的主谋,为何不谋划除去州吁,却坐等石碏用计呢?再者,连交战的卫国都能原谅,围攻长葛,只是为了抓住宋国公子冯的宋兵为何不能原谅呢?而且说“先”伐宋国,接下来将打谁呢?

可见两国交兵,也有那不实诚的。随便找个借口,其实真正的原因只有自己明白。好像1931年的沈阳,日本策划炸毁柳条湖附近铁路,以此为借口突袭东北军北大营,也是找借口的一个典型。一旦发生这样的借口开战,退让只能让对方更加疯狂。这已经在当年东北军的不抵抗中得到了证实。

郑庄公要讨伐宋国,看起来是为当时五国伐郑复仇,仔细一想,郑庄公是要借此树立威信的目的。

在五国伐郑之前,郑庄公与周天子之间陷入到了信任危机,甚至被逼到了不得不自动辞职的份儿上。郑庄公为了试探周天子对自己的态度,甚至铤而走险,连周天子的粮食都抢了。要不是州吁纠合五国联兵来袭,他早就去洛邑探听消息了。但是州吁这件事情,也给他一个意外的机会。

那就是立威。

宋国在诸侯国中是爵位比较高的公爵,袭击宋国,战胜宋国,那对于郑国气势将是一次大好时机。另外,宋国公子冯一直在郑国避难,为退宋兵,郑庄公将公子冯送往长葛。宋国果然上当,只是虽然击破长葛,却跑了公子冯。郑庄公对于公子冯一直很有好感,也许是因为强者总是会怜悯弱者吧!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扶持公子冯登上宋国国君宝座,对于郑国必定有很多好处。

所以,即便州吁当日纠合十国来伐郑,即便宋国不是盟主,只要宋国来了,那郑庄公还是会讨伐宋国。至于理由,借口有的是。

郑庄公做出伐宋决定,各位大臣没有反对。对于这位当日默默无闻的寤生,他们真是心服口服了。

大夫祭足提出一点补充建议,既然当时是五国伐郑,那现在我们讨伐宋国,难保当时会因为什么原因加入战争。那是我们郑国可真是自讨苦吃了。不如我们先和陈国、鲁国搞好关系,等于是将宋国先行孤立。

郑庄公派人去陈国请成,也就是求和,陈侯直接回复:不许。

公子佗特别奇怪,就向陈侯进谏,和睦是邻国之间交往之道。郑国来求和,我们不是正好和郑国达成友好合作发展关系吗?

陈侯不仅一笑,心说这公子佗还真是实诚人,“郑侯素来狡诈,五国联盟都没让他服软,这时候来求和,你信吗?再说,为什么他不向宋、卫这样的大国求和,反而向我陈国求和呢?这肯定是离间计,如果我答应郑国的请求,那不是得罪了宋国吗?”

公子佗恍然大悟。

不是所有的笑脸都是真诚的,或许这笑脸之下掩藏着深不可测之心。

陈侯直接将郑侯使者逐出陈国。

郑庄公满心以为自己能等到好消息,我堂堂郑国,那是大周两朝卿士,向你陈国请成,区区一个陈国还有什么不可的呢?

没想到等到的是陈侯的拒绝。

郑庄公恨的牙都痒痒了,不给我面子啊这是,不就是仗着宋、卫给你撑腰吗?等我联系好了鲁国,加上齐国,先收拾了宋国,第二个就轮到你陈国!我还不信,我就收拾不了你了!

祭足一看郑庄公真怒了,赶忙劝阻。说其实这也不怨陈侯。郑强陈弱,我们还向他们请和,那陈侯肯定以为我们是离间计了。不如我们趁其不备,直接打入陈国边境,必定大有收获。然后再派一个能言会道的辩士,将陈国物品归还,说明我们不欺负他们。陈国必定会相信我们,那时与陈侯和好之后,再伐宋不迟。

看来祭足大夫惯于使用打一巴掌给个甜枣的计策,也是大棒加胡萝卜政策,在周天子那已经用过一次了。

郑庄公派步兵五千,由两鄙宰率领,假装游猎,忽然潜入陈国边境,虏获陈国百姓辎重大约百车之多。陈桓公大惊,这翻脸也太快了吧,刚说要和好,转眼就打我们?正在召集大臣商议如何应对,忽报郑国使臣颖考叔求见。

不知道颖考叔,带来郑侯什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