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辜的随侯因为无故缺席参加楚王召集的大会,又没有诚恳道歉,反而不服,导致楚王熊通发兵攻打随国。楚王熊通命令楚军遍布汉、淮水之间,看来这次是动真格的了。

随侯这时候也慌了,不就是没听你招呼么,至于这么急眼吗?兵临城下,随侯紧急召集各位大臣议论对策。

这次季梁的观点令随侯大吃一惊。季梁认为楚王刚开始召集诸侯,那肯定是想拿我们随国做个样子,必定玩命跟我们干一仗。我们不如顺水推舟,干脆就派使臣求和。假如楚国听我们的,跟我们和好,那岂不是避免了一次血战?要是楚王熊通咬死了非得打我们,那大家都会知道楚国小题大做,欺人太甚。那时候舆论导向肯定向着我们随国这方。假如非打仗不可,我们仰仗这样的舆论和士兵的怒气,或许能博得胜利。

话音刚落,旁边走出一人激烈反对。季梁一看,不是别人,正是少师。只见少师气的脸红脖子粗,直接吵吵嚷嚷的说:“季梁啊季梁,没看出来啊,原来你居然是一个贪生怕死之辈!枉主公那么信任你,百姓还称你是清官,胆小如鼠!现在楚国的军队已经摆在我们随国对面了,人家都欺负到门口了,我们还去求饶?你季梁置主公的颜面于何地?以后我们主公还怎么在诸侯面前说话?头都抬不起来啊!”

季梁无奈一笑,心想,这真是咬人的狗不叫,叫的狗不要人。少师历来明哲保身,不知道这次为何这么激进?

少师对着季梁吵吵了半天,见季梁无话,转身向随侯长身拜下,“主公,楚国这次可是送死到我们门口了。主公不如速战速决,不然楚国军队又将像上次一样跑的无影无踪了。”

季梁心想,看来还是上次去楚国军队给他胆子了。没文化真可怕啊!可是看随侯决心已下,知道多说无益,也就听从随侯吩咐。

少师的话给随侯吃了一剂强心剂,慌乱被热血一冲无影无踪。现在的随侯,基本和变形金刚变形之后相似,浑身的力气就等着楚国军队来了。随侯命令,以少师为戎右,也就是君主出征时在君主右方持武器保护君主;以季梁为御,也即驾驶马车,随侯要亲自出征要杀楚敌。

季梁登车之后遥望楚军,只见青山密林之下,虽然寂静无比,但是隐约可见长刀之光,锦旗猎猎,看来楚军已经布阵完成,等候多时了。略一思索,季梁禀报随侯,“楚军分为左右二军,按照楚国的习俗,左为上,所以楚王熊通必在左军。想来熊通所在之地,肯定也是楚军精锐所在。主公不如先尽全力攻打楚军右军,击破右军,左军肯定士气动摇,那时候再战左军,定能取胜。”

少师在旁鄙夷的一笑,“有些人还真的是胆小啊!为什么要让主公先躲避楚军锋锐呢?难道要诸侯笑话我们的主公,即便出战,也先挑老弱病残下手吗?”

随侯一听,这话说的对,勇气值连同血压一同飙升二百二,必须用楚国精锐的鲜血,洗去我们随国的耻辱,树立我们随国的威望!随侯长剑一指,向着楚军左军,冲啊!

楚王熊通遥望随国军队正冲着自己的精锐部队而来,不由得微微一笑,“传令下去,不许抵抗,打开阵口,放随侯进来。”

随侯一阵风似地狂奔入楚军阵地,果然勇猛过人。沿途楚军无不纷纷避让,只听见少师在喊,主公威武,主公必胜!

哎,怎么好奇怪,周围的楚军渐渐不再躲避,而是慢慢围了上来?

少师挺身挡在随侯面前,一员楚将前来应战。少师尽全力拼搏,不十合被楚将斗丹斩于车下。

随侯这时候可真是慌了,少师就死在自己眼前!

季梁保着随侯死战,只是这楚将楚军好像杀不尽一般,潮水一般,呼啸而上。

随侯到底足智多谋,关键时刻,丢弃专用战车盔甲,飞一般的速度换上小兵盔甲,混在队中。季梁拼死杀出一条血路,方才逃脱。安全处检点队伍,存者不到十分之三四。

随侯眼看着自己的军队被绞杀在这密林之中,鲜血在脸上蔓延,嘶哑的对季梁说,“这次多亏爱卿保驾。”再想到少师,不由得热泪滚滚,季梁反而劝谏随侯不必伤心,如此误国之人,伤心又何必呢?

随侯觉得自己心都乱了。

才冲破楚军包围圈,心胆俱碎,只能看季梁准备怎么办了。

季梁这时候能有什么好办法呢?如今想一战,恐怕只能一战而死了。剩下的,只有求和。

季梁于是孤身入楚营求和。

楚王熊通大怒,“你们随侯想战便战,想和便和,我们楚国是玩具吗?我们楚人没脑子吗?全听你们的?你们随侯现在兵败求和,并非真心。”

季梁心说都是老中医,您甭给我配这副药了。楚国不就是找个借口收拾我们随国吗?如今少不得拉少师做个说辞。季梁面不改色,从容应对道,“其实这次我们随国出战,的确不是我们随侯的意思。您也知道,我们国家的奸臣少师,都是他蛊惑君心,我们随侯才和贵国有此一战。现在那少师也被斩于阵前,我们主公也知道自己错了,所以才特地派我前来求和。您如果能宽恕我们的罪过,我们随国将倡议楚国为汉东君长,早晚在您朝廷伺候,永远的归顺您。”

这番话表面*责任推给了少师,反正少师也已经死了,楚王总不见得真去调查是谁主张打仗的。根本上说,我们随国这次就是认栽了,服软了,我们还提议您当老大了,您看这么做怎么样?

楚王熊通一看,自己的目的也达到了。

斗伯比从旁进言,“主公,少师死于阵前,或许是天不亡随,所以出去他的奸臣。您不如就答应随国的请求,让他们推荐您做汉东长,随国也将在周天子那里歌颂您的恩德,镇抚蛮夷,您看意下如何?”

楚王志得意满,这蓝图画的,简直太美了!于是懒洋洋的答应一声,行。

楚王熊通私下里让薳章把倡议汉东长这事儿跟季梁叮嘱一番,这事你们随国可得当回事办,这事要成了,那随国就是和我们楚国最鉄的鉄子了。

季梁心里无奈,心说这汉东长无非就是一个虚名,反正我们随国目前这副状况是不可能争了。不如就给楚国当回小弟,落个保护呗!于是满口答应下来。

季梁回到随国之后将此事禀报随侯,随侯心里一万个不情愿。无奈已经被打怕了,只能上表周天子,将楚国歌功颂德一番,倡议将楚王熊通立为汉东长,镇抚蛮夷。

这事到此为止一切都在按照楚王熊通的意愿进行。

可是,变数出现了。

周桓王不许。

对于一切权力的登峰造极,周桓王都有一种本能的抗拒。有一个郑庄公就够头疼的了,还汉东长?莫非你们以为周天子是傻子聋子,不知道楚国和随国之战?难道是楚国把随国揍得轻了,随国还倡议楚国当汉东长?我非不让你楚国如愿以偿。

周桓王忽略了一点,现在诸侯实力的强大,已经不容他说不了。如果非要说不,难堪的将是他自己。

果然楚王熊通知道了周天子的拒绝之后恼羞成怒。按照熊通的说法,自己的先祖鬻熊,辅佐周朝二王,那是立下大功的。却被封在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还仅仅是一个子爵。现在我们楚国开山辟地,山民无不敬服。周桓王不封我们,那就是有功不赏!郑庄公还射了周桓王一箭呢,他为什么不罚郑寤生呢?赏罚不明,还当什么天子!

周桓王如果听见熊通说的这番话得气的哭死。

是,您的祖先鬻熊可是为我们周文王、周武王当了老师了。话说回来,大周朝立国难道就您的祖先鬻熊立功了吗?那肯定是论功行赏。为什么姜尚被封为齐侯了呢?那肯定功劳不一样啊!您指着老祖宗的一点点功勋,还想封王吗?

再说了,干嘛老提郑庄公的事儿啊!不是说都不知道吗?亏你还说自己在鸟不拉屎的地方,这事你怎么知道这么清楚呢?在洛邑和新郑都有眼线吧?你就说承认不得吧!郑庄公,郑庄公我那是没办法,你寻思我不想收拾他呢,我那不是没收拾了吗?

总之,天子犯错,后果不可估量。

熊通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立为楚武王,并且和随侯结盟而去。汉东各国,无不前往朝贺。楚王熊通将此事大肆宣扬,各国又捧场,居然一个自命为王,也搞的像模像样。汉东各国心里明镜一样的,周天子管着全国不假,可是楚国那可是近在眼前。一个不满意,那不就是随侯的下场吗?何况随侯已经是汉东各国中实力强的了,不一样被楚国打得求和吗?所以还是聪明点,听楚王熊通的没错。

周桓王知道之后,也是恨得无可奈何。

从此之后,诸侯更不拿周天子当回事了。

熊通死后,传位于儿子熊赀,迁都于郢。

楚国势力更加强大,逐渐有侵扰中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