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中原地区,郑庄公大败周桓王,虽然感到惶恐,但是既然新郑之围已解,又在诸侯之中提高了微信,内心之中还是洋洋自得。看,还得数我们郑国厉害吧,周桓王贵为天子,那到了我们郑国也得乖乖听话。敢不听话,打他!

得意之余,郑庄公开始大举犒赏功臣。

在郑国遇到危难之际,这些大臣并没有为自己打算离开郑国,反而是和自己浴血奋战,这个情他记得。必须奖励。

这次分封大臣,数公子元献计献策,功劳最大,郑庄公命令公子元从此居守大城栎邑。其他各位大臣也论功行赏,各有赏赐。所有的将领无不喜笑颜开,胜利的果实有你一份,也有我一份,这奋勇拼杀得来的战果,让人分外开怀。

只有一个人,在这次分封中什么赏赐也没得到。

这太奇怪了。

而且此人并非是贪生怕死之辈,在战争中寸功未立。

他有功,他于郑国有莫大的功勋。

他就是箭射周桓王的将领祝聃。

如果是别的人,恐怕看没有赏赐,也就罢了,或者隐忍不发,或者一个人找个凉快地方生闷气去。可是祝聃不是别人,光明磊落,胆气过人。不然他也不会将和周桓王军队的作战认为是平等的作战,更不会一箭射中周桓王。

祝聃直接找到郑庄公,当面问个明白,为什么打仗的时候大家一起冲锋陷阵,回来之后别人有封赏,我却啥都没有?

这不只是单纯,简直单纯的可爱了。

郑庄公听了祝聃怒气冲冲的话,再一看祝聃气的脸都抽抽了,只是平淡的回答道,“如果箭射周桓王我还为你立功,那别人都会议论我了。”

这话说的是大实话,但是也的确伤人心。

从郑庄公的角度而言,如果褒奖祝聃,那别人肯定认为是郑庄公暗中指示祝聃箭射周桓王,甚至有弑君之心。

但是从祝聃的角度而言,这一箭不是为了祝聃个人恩怨,是为了郑国的安危而射,所以他没有考虑后果得失。

再说你郑庄公都敢和周桓王直接开战了,就算没有祝聃箭射周桓王,难道别人看不出来你不臣之心吗?

何况并没有人告诉祝聃,不许对周桓王下手。

郑庄公的话平静如水,可是祝聃的面色一下子黯淡了下来。在他的心里,莫大的委屈激荡着简单的思维。

为什么?

为什么?

难道我错了吗?

简单的行礼之后,祝聃什么都没有说,离开了郑庄公。

几天之后,祝聃在家发背疽而死。

恐怕这委屈里,还有几分不解,更有对郑庄公自私的忿恨。

如果郑庄公私下奖励祝聃护国之心,那绝对不是这个结局。

君主之心,或许永远都念着自己,从来没有过他人。

祝聃辞世也带给郑庄公一些思考。他并没有像公子吕和颖考叔辞世那样痛哭流涕,或许他觉得祝聃只是一介武夫,没有给自己心灵的启迪。但是他也不能否认,祝聃为郑国立下的汗马功劳,于是私下赏赐祝家,命令厚葬祝聃。

周桓王十九年夏天,碧树红花没有给郑庄公带来更多的生机,白昼的蝉鸣只增添了些许的烦躁,郑庄公病了。

他知道,有些事情,需要他交代了。

郑庄公召祭足觐见。

祭足跪在郑庄公床榻之畔,郑庄公出神的思虑半响,对祭足说,“我这一生虽然坎坷,但是也算顺利。从前在母亲面前接受训斥的日子,好像还在眼前,一晃都过去了。最近,我常梦见太叔段,梦见我们小的时候。那时候,可真好啊……看来我离开你们的日子不远了。”

祭足想说些什么,却被郑庄公制止了,他沉声言道,“寡人有十一个儿子,除了世子忽,公子突、公子亹、公子仪都贵不可言。特别是公子突,才智过人,又在这三子之上。但是这三个孩子又都非永寿之相。为了我们郑国将来能够更加发扬光大,我准备传位于公子突。”

祭足一听,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但是关于这件事,他早有分析。祭足沉稳的声音在大殿响起,有力的述说着他的观点,“主公想找一个有能力的继承人,的确是明智的。但是您的元妃邓曼,她的儿子世子忽,多年以来一直位居储位,而且世子忽也为郑国立下汗马功劳,在国内已经很有威望了。如果您忽然传位于公子突,违反了立嫡立长的祖训,恐怕对于我们的国家,对于您的几个儿子,都不是好事。”

郑庄公沉默了。

他知道祭足所言不虚。

世子忽这些年为了郑国的确南征北战,但是援救齐国击破戎狄一战,他就已经在诸侯之间威名远扬,又岂止是郑国树威。齐僖公不是因此好几次想把女儿嫁给世子忽吗?

可是他深知,公子突绝非甘心沉寂下僚之辈。

思虑半响,郑庄公无奈的叹气道,“那只能将公子突送去他的外家了。郑国恐怕从此要不得安宁了。”

祭足拜服,谨承公命。

公子突被送往宋国,也就是他的姥姥家。公子突心里明白,储位恐怕自此无缘了。

这年五月,郑庄公撒手人寰。

不被母亲喜爱的郑寤生,隐忍,多谋,善断,刚毅。所以他能在逆境中多次崛起,破解常人不能勘破之难。但是他也有一般国君的刚愎自用,对他国领土的觊觎。

不过拿下太叔段,轻易破解五国伐郑,攻破宋国、许国,结交齐国、鲁国,大败周天子的功绩,仍然让郑寤生配的上“郑庄小霸”这样的称号。

郑寤生的光芒,思想,已经遮蔽了周天子。

至少周桓王在一败涂地之后是这样服从隐忍的。

如果说郑庄公多彩的人生与之后的霸主相比缺少了什么,那恐怕是眼界与雄心。他只是被动的去处理面前的困境,虽然很成功,但是没有努力去想,自己还能达到什么样的境界?开创什么样的奇迹?

郑庄公薨,世子忽即位,是为郑昭公。

郑昭公即位之后,派各位大臣出使诸侯国,特别派祭足前往宋国,当然不止是为了和宋国友好往来,更重要的是盯住自己亲爱的弟弟——公子突。

可惜正是祭足前往宋国这一件事,反而成了郑昭公命运轮转的楔子。

再说公子突的生母雍姞,乃宋国雍氏之女。而雍氏宗族在宋国为官者众多,深为宋庄公倚重。公子突回到宋国之后,有雍氏照顾,倒也一切顺心。但是唯一让公子突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母亲,雍姞。原来公子突虽然奉命回到外家,但是母亲还依然留在郑国。

于是公子突与雍氏商议归郑之计。

当然这也可以看做是公子突智谋的体现。

公子突想回到郑国,傻子都能看出来,回去干吗?当然是当郑国之主。难道回宋国去屈居人下?

但是如果**裸的就说,我公子突回去就是为了抢我哥哥世子忽的王位!恐怕口诛笔伐者不在少数。

什么玩意儿啊,你爹刚仙去,你就造反吗?

但是如果说是想念自己的母亲,惦记自己的母亲,挂念自己的母亲,这又不一样了。

让我公子突在外家宋国,可以。

可是不让我见我母亲,太不人道了么!

这个想妈妈的借口,既让公子突有了回国争权的借口,又团结了外家雍氏,同时博得了孝道的美名,一石三鸟,岂不智哉!

看来郑庄公对自己的儿子真的非常了解,公子突果然不是平庸之辈,更不是省油的灯。

雍氏得知公子突的想法,也非常感动,这孩子多孝顺!爹没了,还能再没妈妈吗?必须帮助。

何况公子突若登基,恐怕雍氏也不会全无好处。

于是雍氏替世子突向宋庄公进言,您看这事,帮个忙吧!

宋庄公一看雍氏都说话了,那必须帮忙。

不过这里就能看出来,宋庄公居心叵测了。

毕竟没有做宋庄公的公子冯,那是全靠郑庄公的庇护才得以活命。郑庄公甚至在五国伐郑的时候也没有放弃公子冯,只是将他送往长葛,吸引宋兵,过后又依旧保护。现在郑庄公前脚走,后脚宋庄公就帮着公子突争权夺位,祸乱郑国,实在是太不厚道。

郑庄公如果知道宋庄公如此报答他,恐怕得气的从坟墓里跳出来。

这时候有消息传来,郑国上卿祭足要出使宋国了。

宋庄公大喜,公子突归郑,只在祭足此行!

祭足带着宋昭公派他出使宋国的命令,前往宋庄公宫殿。出使宋国,他还是比较有把握的。毕竟郑庄公在日,曾经那么鼎力帮助宋庄公,可以说,没有郑庄公的帮助,宋庄公小命不保,何谈登基为一方诸侯呢?

祭足走上殿来,刚要下拜,忽然几队铠甲锃亮的甲士杀气腾腾,直接将祭足拿下。

祭足一下子慌了,再一看,带头的将领正是南宫长万。祭足大声呼叫,“祭足何罪?为何擒拿祭足?”

宋庄公微微一笑,“还请祭足去军府商议。”

祭足心里一千个不情愿,你们宋国商议是这样绑着去吗?这就是你们宋国的待客之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