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示意刘长松从包里面拿出塑料凉鞋。

张鹏从刘长松的手上接过鞋子,放在柜台上:“徐主任,请你们的同志看看,她们有没有见谁穿过这种鞋子?”

“来,陈敏,你们三个人过来看一看。”

三个人女人站起身,走到柜台跟前,一一拿起鞋子看了看。

两个年轻的女人摇摇头。

大家都把目光聚焦到四十岁左右的女人身上,她就是陈敏。

陈敏又拿起鞋子看了看:“我看到人穿过这种鞋子。”

“这个人是谁?”郑峰道。

“我不认识。”

“你是在什么地方看见的呢?”

“就在谢家集。”

“就在谢家集?什么时候?”

“有些年头了,大概有五六年了吧!”

这个时间和案发时间是吻合的。

“这种鞋子很显眼,在我们这里,穿这种鞋子的人很少。”

“你仔细想一想。”

“时间太久。”

“此人长什么样?是乡下人还是镇上的人?”

“长什么样?很时髦——和一般女人不一样,肯定不是乡下人,从她的皮肤和穿戴看,一准是镇上的人。”

“你看到她的时候,是在谢家集的什么地方?”

“是在赶集的时候——在大街上。”

“就看到一次吗?”

“对,就一次。”

“这个女人身高是多少?”

“赶集的时候,人很多,记不真切了,她从我跟前一晃就过去了。”陈敏紧锁眉头,“个头吗,好像是中等——中等偏下。脸——我没有看清楚,但从穿戴上看有点艳艳。”

“是什么发型?”

“头发比较长。”

“头发是散开的,还是梳成了辫子?”

“梳成了长辫子。”

陈敏提供的情况虽然模糊不清,但郑峰和李云帆还是非常兴奋,只要陈敏看到的女人是谢家集人,就一定能找到她。那是一个革命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是以朴素为主旋律,时髦和妖艳没有什么市场,所以,时髦和妖艳的女人不会很多,想在谢家集这样一个只有一万多人的地方找到穿塑料凉鞋的女人,应该不是一件难事。

遗憾的是,事实并没有支撑郑峰和李云帆的判断和想象。当天下午和三月十号上午半天,同志们访问了所有的单位,但没有一个人见过黄颜色塑料凉鞋。

这是怎么回事呢?陈敏见到的女人难道不是谢家集人?好不容易寻觅到的线索,又中断了。

郑峰和李云帆仍不罢休,三月十号下午和三月十一号上午,同志们到谢家集的外围进行拉网式的调查走访。结果仍然是一无所获。这对同志们的打击非常大,同志们进驻谢家庄已经有十二天了。好不容易找到的线索,一一中断。

难道是同志们的刑侦思路和方向错了?

王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会不会是鞋子的主人迫于世俗的压力,很少在大众广庭下穿这种鞋子呢?在单位穿这种鞋子扎人的眼睛。谢家集虽然不同于农村,但毕竟和县城不一样,相对而言,它还是比较落后的,落后,就会保守,在这样一个落后保守的地方,穿的太过时髦,是会被环境所不容的。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