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吴用、张叔夜等人乘船离开梁山水泊,一个时辰后便上了岸。
只是让张叔夜没有想到的是,早有不少手无寸铁的官军人马在此等候。
原来,这些官军人马,都是被俘之后,不想留下入伙梁山,想要离去的人,人数竟只有六万。
而此次被俘的官军,包含伤兵在内,人数高达十五万。
换句话说,入伙梁山的人马,就有八九万。
当听吴用说及此事后,张叔夜、党世英和党世雄等人惊讶万分,人人都想不到梁山军是如何做到的。
为此,张叔夜等人纷纷开口询问吴用究竟。
吴用也不瞒他们,笑道:“其实,说白了,也是武大哥哥提出的‘诉苦教育’。”
“诉苦教育?”张叔夜一怔。
“不错。”吴用随即将诉苦教育的情况说了。
“这个诉苦教育,其实说白了,就是阶级教育。”
“通过诉苦,能迅速提高阶级觉悟,忆苦思甜,从而化敌为友,再化为己用。”
“这次你们官军当中,有不少人是穷苦人出身,他们受了我们的诉苦教育后,慢慢转变思想,认定了我们梁山军是穷苦人的队伍,这才加入了我们梁山军。”
听到这,张叔夜等人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怪不得。”
“是了,吴兄,有一件事,我想请问一下。”张叔夜忽然又道。
“张兄但说无妨。”吴用笑道。
“昨日大战,你们扔的又是什么新式武器?竟然厉害之极,好像其中还带有一点酒味。结果,这新式武器一落到咱们战船上,很快便惹起了熊熊大火,此物究竟何物?”张叔夜问道。
“说白了,也简单,燃烧弹而已。”
“燃烧弹?”
“不错。”吴用笑了笑,不过,因为涉及机密,他没有将燃烧弹的情况透露太多。
“吴兄,我若猜的没错的话,这燃烧弹,莫非也是武大头领制造出来的?”张叔夜道。
“当然。”
闻言,张叔夜惊叹道:“武大头领真是天纵之才,令人钦佩。”
吴用笑了笑,道:“若非天纵之才,我梁山众多好汉,又岂会心甘情愿跟着他?”
“这倒也是。”
……
两日后,东京。
由张叔夜、党世英和党世雄联名上奏的战报,给八百里快马呈送到了枢密院。
当值的枢密官童贯一见战报,当场大惊失色,险些摇摇欲坠:“什么?怎地可能?二十万大军,二十万大军呐,竟然一夜之间惨败!连身为大帅的太尉高俅也给杀了!”
事关重大,童贯哪里敢怠慢,立即去御书房求见徽宗赵佶。
不过,此时的御书房里,哪里还有徽宗赵佶的影子?
一问当值太监,才知徽宗赵佶早朝结束后,便离开了宫中,去了李师师处。
童贯立即催促当值太监,去钻地道,将徽宗皇帝从宫外请回来。
还好,不多时,徽宗皇帝便从地道中出来。
“童爱卿,何事如此惊慌,要将朕唤回来?”徽宗赵佶有些不耐烦地道。
“陛下,大事不妙,大事不妙了啊!”童贯说着,跪了下去,痛哭流涕。
“童爱卿,何事不妙?”徽宗赵佶惊道。
“陛下,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高太尉也给梁山贼子杀了,随军军师张叔夜如今领了六万人马,正在回京师的路上……”童贯颤声道。
“什么?”徽宗赵佶只觉一道惊天霹雳降在头上。
忽地,他想起一事,道:“不对啊,这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怎地张叔夜还能领六万人马回京师?”
“是这样的,陛下,张叔夜和这六万人马,都被俘了,只不过,他们又被梁山贼子放回来了。”童贯解释道。
“这究竟怎地一回事?”徽宗赵佶不解道。
“陛下,这是张叔夜派快马送来京师的战报。”童贯说着,双手将战报呈了上去。
徽宗赵佶将战报扫了一眼,脸色越来越黑,最后,他一把将战报扔在地上:“奇耻大辱,奇耻大辱!二十万大军,而且是精锐,竟然还打不过,这张叔夜干什么吃的?如今战败,连高爱卿也被杀了,他竟然还有脸回来见朕?”
天子雷霆震怒,童贯哪里敢吱声?
好一会后,徽宗赵佶的情绪才慢慢好转,坐在一边唉声叹气。
见状,童贯这才小心翼翼地道:“陛下,事已至此,再追究责任,也无济于事,当务之急,是确定下一步的方略,究竟是继续围剿梁山,还是如张叔夜奏折所言,罢兵言和?”
“罢兵言和?亏他张叔夜想得出来。”徽宗赵佶怒不可遏,“当初说要战的是他,如今说要和的又是他,真是岂有此理?”
“陛下,此一时彼一时也。从张叔夜的奏折来看,他也没想到,这梁山军竟然如此厉害,竟准备了如此大杀招,一战而定乾坤啊。”童贯为张叔夜说情道,“陛下,您想想看,这梁山军连重兵把守的北京大名府都能轻易打下来,要击败高太尉和张叔夜的二十万人马,又有何难?”
“这……”徽宗赵佶愣住。
“陛下,从目前的形势看,咱们不能再跟梁山贼子打下去了,既然这梁山武大有意罢兵言和?我们何不退让一步,罢兵言和呢?”童贯道。
“若是罢兵言和,传将出去,朕还有什么颜面继续统领天下?朕决定了,就算御驾亲征,也要**平梁山水泊。”
“御驾亲征?”童贯脸色微变,“陛下,眼下这情形,咱们一败再败,再如此下去,只怕人心不稳了。若是各路州府的贼子也纷纷效仿作乱,那我大宋根基就要彻底崩坏了啊。”
“这……”
“陛下,务要三思啊。”童贯接着道,“更何况,从张叔夜上的战报看,只要咱们同意罢兵言和,不再派兵去济州,梁山贼子便可从北京大名府退兵,将北京归还我们,何乐不为?”
“梁山贼子真的肯同意从北京大名府退兵?将北京归还我们?”徽宗赵佶一愣道。
“陛下,张叔夜的战报上说得明明白白,的确如此。”童贯道。
闻言,徽宗赵佶急忙将扔在地上的那份战报捡了起来,再次看了一遍,最后,他的脸色好看了不少:“既然是要归还北京城,那梁山武大倒还有诚意。不过,若是就此罢战言和,也太便宜了那梁山武大了吧?”
这时,童贯忽然想到一事,道:“陛下,罢战言和倒无妨,臣倒有一计,或可赚得武大一条性命。”
徽宗赵佶一愣:“何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