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三傻子的绝技(1/3)

曹三傻子就是曹锟,三傻子是因为他行三,人傻憨傻憨的,得的外号。曹三傻子在投军之前,做过布贩子,推着小车走乡串街,好不辛苦。其实,曹家也是买卖人,没有穷到非得让孩子干这个的地步,读书上进,才是正事。只是曹锟从小有把子力气,读书没感觉,倒对习武兴头蛮大,对公案小说里的黄天霸、窦尔敦什么的,迷得不行。不想在家里被嫌弃,就谋个自食其力了。

做布贩子的经历,让他交了一帮三教九流的朋友,但是养家糊口还是不中。于是,曹锟就投军了,机缘巧合,进了北洋武备学堂。曹锟虽然不喜欢读书,但这事跟前程有关,咬牙忍下来了。之后袁世凯小站练兵,把当年北洋武备学堂的毕业生划拉来不少,曹锟也在其列,成为北洋小站旧人,由此发迹。

曹锟做将军之后,经常会露两手绝活儿。一次,师部军需处需要自己买布料做冬装,量布的时候谁也量不好,不仅太慢,而且量不准。曹锟见了,说你们躲开,看我的。一上手,只见手尺飞舞,一会儿一大捆布就量完了。在场的人瞠目结舌,半天没缓过味儿来。

还有一次,曹锟的第三师在湖南剿匪,湖南山路多,运送给养不方便,只好用独轮车。进了一大批独轮车,士兵们大多不会推这东西,东倒西歪。曹锟又出手了,说看我的。推上小车,扭着屁股

就上山下山,如履平地。士兵们跟着他学,不多会儿,就都会了。

不用说,这两手都是曹锟当年做布贩子的看家本事。但是,曹锟真正的看家本事,其实不是卖布,而是做傻子。

曹锟虽说也是军校毕业,但文化水平实在不高,提起写字,他唯一可以拿出来说的,是可以写一笔“虎”字,一气呵成,首尾相连。别的,就什么都谈不上了,读书论文就别说了,就是军事知识,也所知无几。当年的北洋军,有的部队还经常搞点儿军事教育,但第三师却没有这个。只有吴佩孚接手之后,才有点儿学习的内容,但也主要是军事训练。

在那个时代,一个人没有文化水平,也没有显赫的门第,是会让人看不起的。在军队也是如此。但是,曹锟却一路走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还没进民国,就已经做到第三镇的统制了。那个时候,举国上下也不过二十几个师(当时叫镇),做了师长,而且是最精锐的北洋六镇的师长,已经了不得了。

曹锟靠什么?靠的就是这个傻劲儿。为人厚道,肯吃亏,人家觉得他傻,他就“倚傻卖傻”。别人不乐意干的,他干,别人占他的便宜,他认。吃了亏只当占便宜,不艾不怨。这样的人,领导喜欢,同僚喜欢,下属也喜欢。加之长得憨憨厚厚,面面团团,一副讨喜的福相,见人就笑,笑得憨憨的。虽然净吃

亏,最后发现,他占的便宜最大。

北洋系的军头不少,但是,能像曹锟这样憨厚的人并不多见。他跟部下可以打打骂骂,部下犯了错,只要不是不可饶恕的,一般都可以放一马。“讨袁战争”时,他率部在四川跟讨袁军打仗。四川将军陈宧,进川之前恨不得舔袁世凯的靴子,但进川之后,却选择跟袁世凯断绝个人关系。曹锟是袁世凯的爱将,当然会很生气。但陈宧混不下去了,找到曹锟,让曹锟带他出川,他依然答应了。部下大将王承斌,在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时,参与其事,背叛了他。曹锟下野之后,在天津租界闲住。王承斌来看他,周围的人都铁青着脸,但曹锟却跟没事一样,照样寒暄。

曹锟作为一个军头,在练兵、打仗方面,一无可取;作为政治家,不会治国,道德操守也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想做总统,居然幼稚到去贿选。但是麾下的战将,如吴佩孚、冯玉祥、王承斌,都是一时之选。所谓的直系,只有在他的名下才真正像个样子。而冯国璋时代,就是银样镴枪头,一个样子货。

简而言之,曹三傻子能混成曹大总统,其实最大的本事,就是他这个傻劲儿,能拢这么多人乐意在他名下打拼。

当然,成也是傻,败也是傻,做大了,做到总统了,还仅仅有那么点儿憨厚,装傻似傻的劲头,就远远不够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