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非公企业主的综合素质研究报告

一、提高非公企业主综合素质的必要性

目前,非公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来自全国工商联的数据显示,“十五”期间城镇非公经济的就业人数从1.5亿人增长到2.07亿人,净增5700万人。自2000年以来,非公企业税收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40%以上,2005年私营企业税收占全国税收总额的8.8%,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全社会的80%以上。截至2005年底,内资私营经济在GDP中所占比重为50%,加上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十五”期末两者相加的比重已经占到了65%。全国私营企业数量也从2000年的176万户增长到430万户。全国工商联预计未来5年,全部非公经济占全国GDP的比重将达3/4,私营企业数量将占全国企业总数的70%以上。

在非公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些企业主为了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而侵害国家和公众利益的现象也大量出现,突出表现为见利忘义、制假贩假、偷税漏税、不正当竞争、劳资关系不协调等;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职工权益等方面问题也比较突出;缺乏诚信也是影响非公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从长远看,这些问题也关系着科学发展观能否真正贯彻,关系着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系着中国和谐社会能否有效构建。

由于我国经济仍处于转轨过程中,体制、机制等方面还不够健全,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单纯通过法制的方式难以完全解决所有问题。因此,探讨改善非公企业主的社会行为,提高非公企业主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非公企业主的综合素质,有利于促进非公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非公企业在现代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非公经济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一些学者甚至把经济发展、企业发展与企业主等同起来。正如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所比喻的那样“企业家是推动企业发展、推动企业这部机器运转的心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态情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取决于该地区有多少优秀的企业以及这些企业主要经营者的素质和水平如何。非公经济作为上海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大小与上海非公企业主的素质和水平密切相关。

在影响非公企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企业主的作用始终处于首位,在某种意义上对企业的命运起着决定性作用。一个成功的非公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并保持优势,必定有一个优秀的企业主。非公企业主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其经管管理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会直接影响非公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提高非公企业主的综合素质,有利于促进非公企业的蓬勃发展,有利于非公经济的持续增长。

(二)提高非公企业主的综合素质,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现有经济成份中,非公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非公企业的数量与日俱增,规模逐渐扩大,且吸纳的从业人数不断增加,成为我党执政的重要群众基础和阶段基础。而企业主的政治倾向、责任意识直接会影响到企业和员工的行为。因此,最广泛、最充分地把他们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不仅关系到非公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

从另一角度来看,个别非公企业违法经营以及非公企业主的不轨行为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经济秩序,而且这种负面作用还会影响到其他企业经营活动的有序开展,对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都有不利影响。

(三)提高非公企业主的综合素质,有利于企业主自身发展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处处充满着竞争,时时面临着选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时刻考验着非公企业主。但就目前情况看,他们的企业处于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他们的文化程度差异悬殊,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社会阅历深浅不一,创业背景各不相同,且流动性大,不少人还长期缺乏正面引导和教育,稍有不慎,就会使企业面临灭顶之灾。因此,提高非公企业主综合素质,有利于增强竞争力,改善自身形象,扩大社会影响。

二、非公企业主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

非公企业主不良行为的产生,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从外部看,如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的制度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其他主体的影响作用等等;从内部看,如企业主的文化水平、经营能力以及自身价值观、心理因素等等都会起作用。非公企业主的行为是内外部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外部原因

1.社会失范

研究发现,当一个社会处在制度转型时期,违法违规的现象就会激增。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原有的规范失去作用,新的规范又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而不少非公企业的初创阶段正处于这个时期。因此,非公企业主的违法违规行为,一定程度上是社会失范在他们身上的投射。如以褚时健、李经纬为代表的直接贪污受贿,以胡志标、戴国芳为代表的诈骗、偷逃巨额税款等经济犯罪,一段时间内屡见不鲜,部分企业主非但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而且不法行为一直持续,形成了习惯,甚至演变成“潜规则”,严重影响了社会的正常经济秩序。

2.待遇有别

不少非公企业主认为,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相比,非公经济得到的仍然是“次国民待遇”,在客观上也造成了他们的违法违规行为。例如,不少中小企业无法正常从银行获得贷款,不得不寻找非正常的渠道;还有一些企业看到外资企业获得很多优惠,就把资金到国外转一下,把原本的纯内资企业变成假合资企业。

3.信息不畅

非公企业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上级主管单位,也看不到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红头文件”,本来用于支持非公企业的政策制度却因为企业主对程序要求不甚了解而无法发挥作用。近几年我国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出台了诸多支持非公企业发展的措施,但就实际效果来看,还不尽如人意。

4.权力寻租

目前,企业经营所需要的不少资源(如土地、经营许可等)还由政府严格控制,一方面企业在办理相关手续时必须面对繁琐的审批制度;另一方面,政务公开的透明度,还没有达到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给少数政府官员利用权力进行寻租留下了空间。比如,最近暴露的国家药监局原局长郑筱萸腐败案就是典型例子。对于非公业主来说,当看到其他企业以非正常的方式低成本获得某种资源时,自然会模仿并采取这种方式。其结果是劣币驱逐良币,守法经营的企业反而难以生存下去。

(二)内部原因

1.自我满足

不少非公企业主文化水平低,管理能力差。在创业初期,他们凭借自己的闯劲和勤奋打开市场,并可能因抓住市场机会而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但是,一些非公业主受到自身素质的局限,或者是不愿意改变自己,虽怀有把企业做大做强的良好愿望,但缺乏把企业做大做强的经验、知识和能力,没能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而同步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缺乏后劲,加之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企业出现不合法的行为。

2.道德失守

部分非公企业主认为有钱就能办到一切,任何事都可以私下通过人脉通融解决,在事业有成后就不思进取。有的吃喝嫖赌,追求腐朽的生活方式;有的热衷于与政府官员拉关系、套近乎,以获取政府支持和不正当的资源。他们为了经济利益可以不择手段,不按游戏规则“出牌”,甚至知法犯法,丧失了基本的道德水准。比如周正毅、张荣坤就是极力腐蚀和拉拢干部下水,最大限度的互相利用,获取各自的经济利益。

3.短期行为

部分非公企业主只注重企业的短期效益,而忽视企业的长期发展,不遵循企业发展规律,急功近利,希望通过“走捷径”更快谋得利益,例如姬长孔“标王”风靡一时之后发生了“秦池酒勾兑”事件,过度短视导致企业日落西山。

4.投机心理

经济快速发展,使得非公企业主对抓住“机遇”,赚取财富的心理需求较为强烈,因此投机心理就特别明显。部分企业主认为法不责众,利用制度不完善,钻法律空子,骗贷,偷漏税,致使出现很多类似的违法违规行为。

三、现阶段非公企业主的类型及特点分析

(一)国企改制型

随着国有和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许多企业实现了MBO,原来的厂长经理也从国家干部转变为私营业主。国企改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国企走出困境,维持生存的需要。资料表明,当国企的境况不佳、效益滑坡、负债率上升、利润率降低的时候,地方政府为了不让资产继续缩水,希望尽快把企业转让出去。为了尽快促成这种转变,往往会给予原来的企业经营者较大的优惠,以调动这些人改革的积极性。企业主可以持大股,也可以向银行贷款持股,改制后的企业多半以公司制的形式出现。有些地方改制后的企业主可以无偿获得占企业固定资产价值一定比例的股权。

这类企业主由于其身份背景的缘故,在政企关系的把握上比较到位,一般能支持政府的工作,与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团结合作。他们当中,绝大多数是党员,在政治素质、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方面都比较好。但是,由于计划经济时期原国企和集体企业对把握市场机会和追求企业效益的要求与现代市场经济环境存在较大差异,企业主又是在组织的安排“下海”的,部分企业主在市场环境下较难适应,再加上现代管理知识的缺乏以及企业历史包袱的因素,所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较为薄弱。当然,也有个别人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在位时把企业搞垮,以便于低成本掌控改制企业,并凭借自己曾为“政府官员”,具有良好的政府关系,熟悉政府的运作方式,大肆利用寻租获取自身利益。

(二)草根打拚型

改革开放之初,商品短缺,客观上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饥渴型卖方市场。因生活的需要,在社会底层的一部分农民、没有得到安排工作的返城知青、没有固定工作的无业人员等,冒着“搞资本主义”的巨大风险,开

始是偷偷地、后来则公开地做起了生意或开起了作坊式的工厂。在这样一种历史性机遇面前,由于非公企业发展具有比国有企业更大的自由度和更有利的机制条件,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形势下,这类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于是就造就了这样一批草根打拚型非公企业主。

总的来说,这类企业主一般都有想干一番事业的热情和决心,能够吃苦耐劳,具有一定的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这类企业的创立与发展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市场机遇,所以这类企业主在对机遇的识别和把握上能力较强,但大部分人没有受过系统管理知识的培训,有些人几乎没有任何受教育经历,因而在企业的有效组织、运作、激励、计划等方面能力较差,而且这类企业主在企业公民、社会责任方面的意识较为薄弱,在生态环保、诚信经营方面做得也不是很好。

(三)专家下海型

专家下海型非公企业主是以技术作为自身主要资本来建立和发展企业的。这类企业必须依靠具有足够科技含量的产品来打开市场,必须始终保持其在技术方面的领先水平。科技创业型非公企业主一般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有些是国家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有些是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拥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卓越的科研能力,他们利用自身所特有的专业技术特长,来有效地满足市场化的需求,将科技转化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优势。

总的来说,这类企业主通常具有刻苦严谨、追求技术突破的精神,也特别注重文化对企业的作用。他们一般都能以自身的高尚品格去营造一种奉献、敬业、执着、正直的企业文化,因此对社会道德的判断能力也较强。由于其国家科研机构或者大专院校的背景,所以在政企关系方面,具有紧密联系、沟通合作的意识。他们的思维一般都比较理想化,更看重把自己的一个富有诱惑力的想法变成现实,但有时会与市场脱节。由于他们大多数人是技术出身,对技术较为敏感和擅长,在企业管理方面的能力相对薄弱。有时,知识分子的固有特征也导致他们中的部分人做事过于谨慎,魄力不足。

(四)海归创业型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发展机会增多,吸引了大批海外华人归国创业,施展才华。他们在国内接受了早期教育,又在海外生活多年,受东西方文化的影响兼而有之。他们不但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带回国内,而且也把国外新的技术、新的管理理念、新的生活方式等带回国内。他们回国后创办的多是高新技术企业或现代服务企业,加快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了产业结构层次,有利于我国非公企业主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总的来说,这类企业主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受过教育,对于法律、规则等有更深的认识。他们大多具有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对保护生态环境,履行社会责任等都更加积极主动。在经营管理方面,不可否认他们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能力,但是由于不同市场环境和体制环境的差异,使得这类企业主更强调企业的独立自主性,对来自政府的要求和调控不理解,甚至难以适应。由于这类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有许多问题难以靠自身力量来解决,产生了与政府相应部门建立联系并获得支持的愿望,但是他们又怕来自政府的直接干预,造成了在与政府建立关系方面出现既渴望又回避的两难状况。

(五)子承父业型

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民间创业型非公企业应运而生。在混沌的第一次创业后,经过多年摸爬滚打,创业者实现了财富的原始积累。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中不少人年事已高,精力不济。由于受中国家族沿袭传统的影响,他们往往会选择子女作为自己企业经营的接班人,并在日常生活中会有意对他们进行一些商场实战的锻炼和指导,甚至不惜重金将子女送到国内外知名高等学府深造。从心理上说,他们的子女也有承接父业的思想准备,他们不仅对父辈打拚商场的经历耳濡目染,而且对父辈在商战中的不良行为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现实看,子承父业的企业主们往往需要更大的魄力和能力来理顺和引导好企业未来的走向,他们不能完全脱离于父辈们“幕后”的指点,甚至很难真正独当一面。

总的来说,这类非公企业主事业起点比较高,基础比较好。他们在继承巨额财富的同时,也承受了父辈在事业上更多的期望。他们轻松地站在财富的巅峰上,但压在他们肩上的担子也是沉甸甸的。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往往与老一代有着较大的不同,会有突破、寻求新的增长的愿望。但是,一方面,由于他们长期在“利润”的熏陶下,生活在殷实的家境中,难以再有第二次创业的魄力。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并不是改革开放政策最直接的受惠者,对党和政府的感情往往不如他们的父辈。再一方面,由于他们还拿不出令人信服的业绩,在领导企业时难免碰到阻力,其领导能力和开拓行为受到很大的挑战。

四、时代发展对非公企业主素质提出的要求

时代的步伐在不断地前进,时代的变化将给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及经济发展方式带来剧烈而深刻的变革。优秀的非公企业主是21世纪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之本,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坚实后盾,更是真正代表繁荣昌盛的象征。没有大批企业主活跃在社会的舞台上,这个社会肯定缺乏生气,没有进步。

非公经济已经成为上海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企业主已经成为促进上海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上海在建设“四个中心”,实现“四个率先”的过程中,将对非公企业主的素质提出与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相吻合的新的要求。

(一)经营能力

所谓经营能力就是非公企业主对市场环境的预测、把握,对企业业务和运营模式的设计能力,通俗地讲就是赚钱的能力。经营能力主要包括:

1.对市场机会的把握和利用能力

非公企业主在选择其经营项目时需要具备对外部机会的识别能力、把握能力以及经过各方面工作协调后充分利用机会的自信心。在激烈竞争时代,机会稍纵即逝,对识别机会,把握机会有足够敏感度的非公企业主才能保持市场竞争中的不败地位,并且能持续地从市场竞争中获得利润。

2.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决策能力

包括科学决策能力、风险承受能力、战略规划能力等等。具备这种能力的非公企业主可以在市场运作中规划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并设计实现战略目标的企业运营模式。与此同时,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主能及时感知环境的变化,调整相应的企业战略方向,并修改相应的战略执行措施,以保证企业的经营运作能适合外部的市场环境。

3.持续的学习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爆炸,知识老化速度加快,企业主再也不能凭一时的刻苦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非公企业主在不断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压力下,必须锻炼自己的持续学习能力,迎接挑战。除此之外,企业主还应掌握现代化的学习手段,贮存知识、信息,把主要精力用到知识的整理筛选,考察分析,从而能够进行更高层次的创造性脑力劳动,为企业的发展制定更具竞争力的发展战略。

(二)管理能力

所谓管理能力就是非公企业主对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领导和控制能力。随着非公企业规模和经营范围的扩大,企业经营活动变得越来越复杂,对非公企业主的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方面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主管理能力主要包括:

1.企业精神的塑造

企业主在建立了企业的长期目标后,要与企业所有员工充分透彻地沟通,使每个员工都能了解企业想要做什么,正在做什么,能够做什么。企业只有上下团结一致,才能拧成一股绳,发挥最大效率。而企业目标的得以实现,需要企业主通过与全体员工的有效沟通,建立共同愿景,形成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激发和激励员工的行为。

2.企业运营管理模式的建立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需要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运营模式和管理体系,通过充分授权、权力制衡、有效反馈等一系列制度的执行,使企业管理实现现代化。

(三)平衡利益相关者需求的能力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是指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个人和组织,包括股东、债权人、经营管理者、员工、顾客、政府等。企业的各类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有不同的要求,表现出利益需求上的差异性和不协调性。非公企业主要想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就需要有效的识别不同利益群体的需求,平衡每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四)判断和维护经营行为合法性和合乎道德的能力

在市场经济的各种诱惑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判断能力,维护经营行为合法性和合乎道德标准,是非公企业持续经营的重要条件。拥有良好社会道德品质的企业主,本质上应该把企业的使命和责任从有效地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和获得利润这种狭隘范围,扩展到企业活动所涉及的广阔的社会效益上来,并注重两者有机协调。在经营中,做到对客户诚信,真心实意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最优质的服务,对员工爱护,尊重员工的利益,注重发展良好的劳资关系。

(五)对企业公民意识的认识能力

企业在社会中的作用,一方面体现在企业对国家经济的推动,另一方面体现在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在市场环境中,充满了各种可选择的商业机会,通过对机会的识别和把握,可以获得很大的经济收益。但是,优秀的非公企业主应当在识别和选择商业机会时,充分考虑国家的宏观经济走向,结合国家的政策导向,与国家的利益保持高度一致。企业作为“社会人”,不能以利润作为自己唯一的目标,不应该仅仅是“赚钱的机器”。企业的成功或者说真正的价值,归根到底不在于企业有多大、有多强,而在于这个企业对社会的回报,在于是否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六)政策解读及运用能力

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过程中,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还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新政策推出的频率及其变化幅度往往较大。非公企

业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企业主要关注相关政策,并仔细阅读,充分理解政策的含义,积极配合政府做好各项工作,更好地领导和指引企业的发展。

五、提高非公企业主综合素质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通过法制建设、政策引导、舆论影响、教育培训等手段,大力提高非公企业主的综合素质,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优秀非公企业主,为促进上海社会经济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保证,奠定基础。

(二)工作原则

1.长期性原则

长期性原则是指开展提高非公企业主综合素质的工作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来完成。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从制度环境的完善、社会环境的营造以及企业主的培训等多个方面来展开,而且制度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企业主综合素质的提高都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逐渐改善。

2.预防性原则

预防性原则是指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及时考虑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未雨绸缪。在一定程度上,政策的颁布实施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但这也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原本没有违规意图的企业主却因此越界了,尽管已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了问题,但是如果能提早防范,各方面能进一步完善,则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企业主而言,都更为有利。

3.动态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开展的重点应有所差异。市场环境的变化,使得在不同时期,可能出现的重大问题也有所不同。不同时期对企业主素质的关注点应体现出不同。因此在开展工作时,需考虑到长期性任务不同阶段的变化因素,在教育引导上体现与时俱进。

4.重点性原则

重点性原则是指在工作开展中应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将较多的精力放在有重大影响或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上。在这项长期的工作中,一定会遇到很多需要并值得关心的问题,但其中部分问题的意义会相对更为重大,可能会对整个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在工作中应抓住重点问题,重点解决。

5.疏通性原则

疏通性原则是指在引导企业主行为的同时,要为企业主创造更好、更合理的经营、贡献社会的平台和环境。我们应注意到,提高非公企业主的综合素质,应是在合理的制度框架下对其认识和行为的引导,而不是通过一些政策、制度来直接干预非公企业主,进而约束非公企业的发展。所以在工作中应以疏通为本,约束为辅。

六、提高非公企业主的综合素质的工作方向

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优秀的非公企业主,努力营造优秀企业主批量成长的体制和土壤,是上海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迫切需要。从总体上来说,社会对非公企业以及非公企业主还是持肯定态度的。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非公企业主的综合素质与时代要求之间差距也逐渐显现,因此,作为党政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创造条件,提高非公企业主的综合素质。

(一)要大力营造有利于非公企业主守法经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1.要建立健全与非公企业主有关的法制体系。一是建立健全对非公企业主的保护机制,肯定非公企业的社会经济贡献以及政治权益,保障非公企业主的合法权益,为非公企业主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引导、支持非公企业的发展。二是建立健全对非公企业主的监督机制。非公企业主的违法违规行为之所以发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非公企业主缺乏社会道德,胡作非为而造成的;另一方面则与监督约束机制失灵有关。因此,为了防止非公企业主的各类违法违规现象,杜绝其侵蚀国家、集体和公民的资产,必须建立健全有关监督防范制度,对其行为进行全面有效的规范、控制和约束,将非公企业主的行为严格限定在法律许可的范围以内。

2.要促进行业协会等自律组织的建立与发展。行业组织在规范非公企业主行为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要根据经济发展状况,不断健全行业组织,通过政府管理与行业自律的双重手段进一步规范企业主的行为。同时,建立一套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由行业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对企业主的评价工作,通过对非公企业主的经济贡献、社会责任、社会贡献以及社会影响等几个方面评价,形成非公企业主认同的评价机制,引导非公企业主对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3.要疏通非公企业主和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良好沟通渠道。保证政府与非公企业主双方都能及时、准确的获知对方的相关信息,对引导和规范非公企业主的行为尤为重要。要利用与非公企业主联系较多的各类协会、商会、工商联等机构,建立覆盖广泛的信息通道。积极完善政务公开制度,扩大信息资源,向企业提供新闻动态、政策法规等信息服务,定期发布信息。建立政府部门向非公经济发布政策和有关经济信息的制度,通过政府部门的信息发布,引导非公经济按照上海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对中小非公企业在投资方向、产品供求等方面的信息引导,避免和减少投资与生产经营中的盲目性。

4.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大对非公企业主的宣传引导力度。媒体有效的宣传有助于增加整个社会对提高非公企业主综合素质工作的关注程度,也有助于提高非公企业主改善行为的积极性。因此,可根据不同社会媒体自身的特色,选择对应的宣传手段。一是平面媒体。主要包括报纸、杂志、户外海报、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利用报纸时效性强的特点,及时发布非公企业的相关信息。可以在报纸开设专栏,以每周或每月的时间间隔向受众宣传优秀非公企业主,通过增加社会的关注程度,达到宣传引导目的。二是电视媒体。由于电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内容详细直观,偏向感性,容易被观众理解,使得同一时间会有很多人关注同一内容。可以选用电视媒体来进行宣传,开设与提高非公企业主综合素质相关的专题节目。三是网络媒体。可以在互联网上开辟专题网站,介绍非公企业主的具体情况,可以包括活动纪实、活动的纪录片、非公企业主收获感言、论坛等多种形式。当然,在利用媒体弘扬先进的同时,对仍然执迷不悟的非公企业主的违法违规行为也要大力抨击。

(二)要不断强化对非公业主政治素质和良好品德的培养

2006年党中央颁布实施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把非公企业主纳入干部教育体系。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大规模提高素质”的要求,不断强化对非公企业主政治素质和良好品德和培训,使他们致富思源,始终与党同心同德,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是结合上海社会经济发展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

1.要充分发挥主渠道、主阵地的培训作用。有计划地组织非公企业主到党校、行政学院进行教育和培训,聘请政府部门领导、高等院校教授、社会知名人士进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宣读,使他们深刻了解我党的成长历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帮助其提高政治素质,增强他们的荣辱观,提高党对他们的凝聚力,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能力。

2.要不断优化培训内容。企业的经营活动时时处于新知识大量涌现的环境之中,企业主已有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而社会新知识的发展则是无限的。因此要统筹考虑,从武装头脑、规范行为的角度出发,开发出符合非公企业特点的培训内容。可重点进行以下五个方面内容的培训:一是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使非公企业主做法律法规的“明白人”,提高其对政策的解读能力,增强其有效贯彻执行国家政策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二是经济及金融知识培训,通过开设国家宏观经济及产业发展的培训课程,使非公企业主能更多地了解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增强其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人翁意识。也可以安排金融市场的专家,为非公企业主分析现今的资本市场情况,帮助他们寻求做大做强的资源。三是生态环保培训,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培训课程,使非公企业主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四是商业伦理培训,帮助非公企业主提高经营伦理素养,提高其诚信意识。五是思想文化修养培训,重树优秀的传统道德观念,使他们重“利”不忘“义”,充分认识参与公益事业,回报社会的重大意义。

3.要更加丰富培训形式。针对非公企业主的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培训方法,使培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实践看,可采取以下方式方法:第一,举办交流会。定期开展非公企业主交流论坛活动,增加非公企业主之间的沟通交流机会,可以利用互相之间的影响作用更有效地提高非公企业主的综合素质。第二,开展各种讲座。邀请知名企业家对非公企业主进行相关的培训,安排国内外名人或先进人士的演讲,在互相学习借鉴中,增强非公企业主对企业做大做强的劲头和信心。第三,实地考察学习。可以安排非公企业主出国考察,通过对发达国家优秀企业主的实地访问和亲身感受,使其了解企业基业常青对企业主的素质要求。也可以安排非公企业主到其他兄弟企业进行实地考察。第四,组织公益活动。安排非公企业主参加各类慈善公益活动,增强其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责任意识。

4.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了使有限的时间、财力和精力达到最大的引导、培训和教育效果,在培训过程中,充分考虑接受程度以及非公企业主的时间安排,分期或业余开设培训课程,保证非公企业主有充足的时间精力,以高效的学习周期完成培训。要注重培训的持续性,经常性地“回炉”和提高,使非公企业主的综合素质能长期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人力资源处)课题组成员组长: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副书记、上海市社会服务局副局长 施南昌副组长: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上海市社会服务局人力资源处 吴红伟组员: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上海市社会服务局人力资源处 沈磊 吴光荣华东理工大学 李玉刚 杜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