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哎呀”一声大叫,拔脚就要离开。赵光义连忙拦住问道:“赵兄意欲何往?”

赵普言道:“你今日遭遇,全是为兄之罪!为兄要面见皇上理论,不然,为兄于心何安?”

赵光义摇头道:“赵兄啊,皇上气怒如此,你此时入宫,岂不要惹上杀身之祸?”

赵普回道:“纵然被皇上千刀万剐,为兄也无怨无悔!”

“算了吧!”赵光义将赵普拉回了座位上,“既然此事是兄弟我出头,那你赵兄就不要去自讨没趣了!如果皇上真要处治于你,那你就是想躲恐也躲不掉啊!”

赵普叹道:“光义兄弟,我赵普本只想着要把那马林绳之以法,万没料到,竟惹得兄弟你与皇上产生这么大的矛盾!我説马林罪该万死,我这般作为,岂不也是罪该万死?”

“赵兄言重了!”赵光义居然笑了笑,“其实啊,我俩是一根绳上的两只蚂蚱,你若是安然无恙,那我就会平安无事,而若我真的到了宰相府去做管家,那大宋的宰相就肯定不是你赵普了!”

赵光义所言应该是正确的。也就是説,赵光义与赵匡胤之间虽然闹出了矛盾,但赵光义与赵普之间的关系却又大大地加深了一层。这层加深了的关系,对赵匡胤而言,是喜还是忧,是福还是祸?

不几天,赵匡胤突然当廷宣谕:马林恃宠骄纵、恃功妄为,已着开封府依律正法,以儆效尤。赵匡胤还令赵普代拟诏书,颁布天下。赵光义暗谓赵普道:“看来,皇上是想通了!”

赵普喟然言道:“在我看来,不是皇上想通了,而是皇上给了我赵普一个天大的面子!”

从表面上看起来,赵匡胤也的确给足了赵普一份脸面。自马林死后,赵匡胤一直未在赵普的面前提及此事,似乎马林之死,与赵普毫无关系,更似乎,本来就没有马林这个人。

连那和氏都觉得有些疑疑惑惑的,她问赵普道:“老爷,皇上是不是变了?”

这回赵普的回答就与在赵光义面前所言有所不同了,赵普回答和氏道:“不是皇上变了,是因为皇上要攻打李唐了!”

这一年(开宝四年)十一月,大宋都城汴梁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这不速之客是谁?乃南唐国主李煜的弟弟李从善(李从善时封南唐郑王)。説来也许不信,李从善竟然独自一人从江宁渡江北上,一直走到了汴梁。

早有地方官把李从善朝宋的消息报告了赵匡胤。不过,直到李从善进入汴梁之后,赵匡胤才弄清楚李煜派弟弟朝宋的目的。

李煜让李从善带给赵匡胤一封信。信中,李煜先大大地歌颂了一番赵匡胤的丰功伟绩,接着,便谦卑地向赵匡胤请求去掉其国号,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改“唐国印”为“江南国主印”。李煜还在信中请求赵匡胤不论在任何场合都可以直呼“李煜”的名号,説是这样听来亲切。

赵匡胤看了李煜的信后,自然是万分的高兴。高兴之余,他设宴款待李从善,赵普、赵光义等人作陪。就在李从善喝得面红耳赤的当口,赵匡胤笑嘻嘻地对李从善言道:“郑王爷,你就不要回江宁了,就留在汴梁吧!”

李从善大惊,赵匡胤此言,分明是要拘留于他。可还没等李从善开口説话呢,赵匡胤又唤道:“来人啊!送江南郑王去休息!”

李从善就这么被带走了,在座的宋臣大都很是愕然。按理説,两国交战都不斩来使,大宋与南唐未交战,李从善又是李煜的弟弟,还代表李煜来向赵匡胤讨好的,赵匡胤应该没有理由将其扣下。

不过赵普没有愕然,因为他觉得赵匡胤有充足的理由将李从善扣留。这理由就是四个字:弱肉强食!在赵匡胤看来,攻灭南唐只不过是小菜一碟。既如此,南唐皇弟主动送上门来,那自然就该叫他有来无回了。

想当初,赵普与赵匡胤制定统一天下大计时,是把南唐作为南方最强的对手而放在最后一位攻打的。没想到,时过境迁,南唐国竟然变得如此软弱。

不过话又説回来,在赵普的眼里,南唐国也并非一攻即灭的。所以赵匡胤决定将李从善扣押做人质,赵普就很想劝説赵匡胤几句。赵普最终之所以没有去劝説,是因为他想起了马林之事。皇上既然在马林一事上没有找我的麻烦,那我又何必为一个李从善而惹皇上不高兴?反正,南唐迟早是要被大宋所灭的。

赵匡胤扣留李从善而赵普没有表示异议,这使得赵匡胤很愉快。愉快之下,赵匡胤就在一个夜晚跑到宰相府去吃和氏烧的狗肉了。吃到酒酣耳热之际,赵匡胤乐呵呵地对赵普言道:“爱卿,那李煜主动向朕请求去掉国号,岂不正説明了他心虚国弱?朕就在想啊,如果朕派二万人马过江,是不是就可以把江宁拿下了?”

不难听出,赵匡胤有轻敌之意了。要知道,当时的南唐国有数十万户人口,赵匡胤想凭二万人就灭了南唐,口气也未免太大了些。

赵普也“哈哈”一笑道:“皇上如果真派二万人马过江,即使拿不下江宁,也至少会吓得李煜尿裆!他向皇上请求去掉国号,只不过是希望皇上不要派兵打他、让他在江南苟安罢了!”

“他真是想得美!”赵匡胤冷哼一声,“若让他在江南苟安,那朕又如何能心安?”

“是啊,是啊!”赵普连连点头,“只有把那李煜捉到汴梁来,皇上方能心安啊!”

这一夜,赵匡胤和赵普都喝醉了。

待赵匡胤离去后,和氏走到床前对赵普言道:“老爷,皇上走了,你也别装了,快起来吧!”

赵普道:“夫人,我没有装,我真的是喝醉了……”

这年年底,也就是李从善被扣在汴梁之后,没多久,又有一个人从江宁走进了汴梁。这个人叫杜著,是李煜的一个大臣。

杜著不是李煜派来的,是自己偷跑出来的。他感觉到了南唐已经朝不保夕了,便想着要为自己找一条后路。所以,他在江宁熬了好几个晚上,偷偷地写成了一篇“平南策”,然后又偷偷地渡过了长江。

所谓“平南策”,就是杜著向赵匡胤献计如何攻打南唐。杜著以为,赵匡胤看了他的“平南策”之后肯定非常高兴,一高兴了,赵匡胤就会封他杜著的官,一封官了,他杜著后半辈子就依然可以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然而杜著想错了。确切説,杜著想对了一半又想错了一半。想对的一半是:赵匡胤看了“平南策”之后确实很高兴。想错的一半是:赵匡胤并未封他杜著什么官。

如果仅仅是不封官倒也罢了,可是,令杜著心惊胆寒的事情发生了:赵匡胤当着大宋群臣的面指责杜著“背叛主子”、“实乃小人”,并立即宣旨将杜著“处绞”。

赵匡胤如此对待杜著,赵普是很有看法的。虽然,在攻打南唐之前,赵匡胤公开处死杜著确能起到麻痹李煜的作用,但赵普以为,皇上把一个主动投诚的南唐大臣处死,弊实大于利。不説别的,从此以后,哪个南唐大臣还敢主动归降?

赵普并没有把自己的看法对赵匡胤説,而是对赵光义説了。赵光义颇有同感地言道:“看来,皇上是真的以为李唐不堪一击了!”

赵普想的却是:皇上并非仅仅认为李唐不堪一击,而是行事变得独断专行了!于是赵普就吞吞吐吐地对赵光义言道:“如果,能有一件事情,使皇上冷静下来,那该有多好啊……”

赵普的这个愿望居然很快地实现了。

开宝五年(公元972年)正月,南唐江都留守林仁肇率四万兵马从江西九江出发,沿长江逆流而上,驶入湖北境界,将湖北的东南方洗劫一空。这还不算,当时镇守湖北的宋将潘美率军追赶,却中了林仁肇的埋伏,死伤甚众,连潘美都负了伤。那林仁肇满载着胜利果实又返回了九江。

潘美战败之事很快传到了汴梁,宋廷大震,赵匡胤大惊:本以为攻灭南唐直如探囊取物般容易,万没料到,还没有攻打呢,自己却率先吃了败仗。

盛怒之下的赵匡胤立即将潘美召至汴梁,并要治潘美的罪。赵普觉得自己不能不説话了,于是就问赵匡胤道:“皇上以为,那潘美在我大宋军中可算得上是一位英勇善战之人?”

赵匡胤气呼呼地回道:“英勇嘛,可以算得上。但是,朕万没想到,他竟然会败在那林仁肇的手下!你説,他这不是在丢朕的脸、丢大宋的脸吗?”

“是啊,”赵普言道,“在皇上即将发兵攻打李唐之前,潘美吃了一次败仗,这的确令人扫兴。但不知皇上是否这样想过:潘美如此英勇善战,却败在了林仁肇的手下,这又説明了什么?”

赵匡胤一怔:“你是説,朕低估了李煜?”

赵普回道:“皇上从未低估李煜,是皇上低估了唐将。初闻潘美落败,臣便对那林仁肇作了一番调查。据臣所知,那林仁肇不仅治军有方,且颇有谋略,确是我大宋攻唐的一大劲敌!”

赵匡胤没再言语。不过,他也没再要治潘美的罪,反而赐给了潘美许多钱财。看来,赵匡胤的确是冷静了下来。

冷静了一阵子之后,赵匡胤找到赵普道:“爱卿,朕听説那林仁肇打了胜仗之后,却被李煜叫到江宁狠狠地训斥了一顿!”

“臣也耳闻了此事。”赵普笑道,“林仁肇虽善战,但李煜却不领情。如此看来,李煜是一心只想偏安而不愿也不敢与我大宋为敌啊!”

“所以,”赵匡胤言道,“朕就想利用李煜和林仁肇之间的不和,在正式攻唐之前先做点小动作……”

赵普忙着问道:“莫非皇上想事先除掉那林仁肇?”

“不错!”赵匡胤点点头,“林仁肇一除,朕在攻唐时就可避免许多的损失。只不过朕虽然想除掉林仁肇,却一时想不出什么有效的方法来……”

説完,赵匡胤定定地望着赵普。赵普“嘿嘿”一笑问道:“皇上是否想把这个差事交给臣去办?”

赵匡胤也“嘿嘿”一笑道:“放眼大宋江山,只有你赵普鬼点子最多,既如此,这差事自然由你办是最合适的了!至于你如何才能办好这件差事,那朕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赵普信誓旦旦地言道:“皇上放心,臣若办不成这件差事,你就取下臣的脑袋!”

赵匡胤大笑道:“朕要你的脑袋何用?朕要的是那林仁肇的脑袋!”

许多人以为李煜是个风流天子,其实不尽然。比较准确点説,李煜应是个风流才子。他通晓音律,还会画画儿,诗文写得好,尤其擅长填词。他喜欢佛经,也喜欢周易,但更喜欢女色,可就是不喜欢朝政。这不是一个典型的风流才子吗?只不过占着天子的位子罢了。

这里要特别提出李煜的词。原因有二:一是李煜虽然不是一个称职的皇帝,但填词却有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古代词坛上,李煜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享有“词王”之美誉;二是透过李煜的词,便可看出李煜在南唐宫中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而透过这种生活,又可看出南唐国的灭亡其实是一种必然。

李煜在宫中究竟过的是何种生活?以他所填的《玉楼春》一词为证:“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照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李煜在宫中整日整夜地与那些“明肌雪”、“飘香屑”又“鱼贯列”的“嫔娥”们在一起醉生梦死。这还不算,他竟然在宫中与皇后的妹妹偷起情来。

与李煜在宫中偷情的女人叫小周后。据南宋大诗人陆游所著《南唐书》载:“昭惠国后周氏,小名娥皇,通史书,善歌舞,尤工琵琶……”这里的周氏便是李煜原来的皇后,习称大周后。那小周后就是大周后的妹妹,随大周后一同入南唐皇宫的。后来,大周后病死,小周后就填了她的皇后位。

从《南唐书》所载可以看出,大周后未死前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女人,这与天性风流的李煜可谓正相般配。然而那小周后又实在是太美了,李煜意欲占为己有。可碍于大周后,李煜又不便与小周后大明大亮地共谐鱼水,没奈何,他只能与她偷情了。

李煜与小周后究竟是如何偷情的?从李煜所填一首《菩萨蛮》尽可看出:“花明月暗笼轻雾,今朝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看看,李煜借小周后之口,把一桩偷情事情竟然写得如此动人。就这一角度来看,李煜当可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皇帝了。

不过,真正为李煜在中国词坛上挣得莫大声誉的,还不是上述这般寻欢作乐的词,而是带有李煜某些伤感、某些忧愁的词。比如,李煜的弟弟李从善出使宋朝被赵匡胤扣留在汴梁,李煜索要不果,很是思念,曾填过一首《清平乐》,词云:“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的这类词,语言朴素自然却又能很得体的抒情,确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像“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之句,因情景交融又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据説,赵匡胤曾看过李煜的这首《清平乐》。看过之后,他颇有感触地对赵普道:“李煜真是旷世奇才啊!”

赵普却问道:“皇上,如果李煜把填词的功夫和精力都用在治国之上,又当如何?”

赵匡胤笑道:“那朕恐就不敢图谋江宁了!”

是啊,李煜身为一国之君,只留意声色诗词而不思朝政,亡国自然就是迟早的事了。故而,得知江都留守林仁肇大败宋军之后,李煜不但不加以褒奖,反而将林仁肇召至江宁训斥道:“你目无皇尊、擅自用兵,你是想把宋军引过江啊?”

林仁肇辩解道:“在臣看来,赵宋早晚是大唐的祸患!与其被动挨打,还不如主动出击,以绝后患!”

“放肆!”李煜呵斥道,“凭你林仁肇一人,就能拒宋军于千里之外?朕实话告诉你,如果因为你的所为而召来宋军大兵压境,朕就决不轻饶你!”

林仁肇急道:“皇上,偏安不是长久之计,宋军是肯定要打过长江的啊!”

“住口!”李煜发火了,“朕不去惹赵匡胤,赵匡胤又何故惹朕?如果都像你这般无事生非,朕岂有安宁之日?”

“皇上!”林仁肇的眼泪都差点流出来了,“荆南湖南何曾惹过赵匡胤?西蜀南汉又何曾惹过赵匡胤?可赵匡胤不照样一个一个地把它们给吞了?”

林仁肇所言,应是再简单不过的事实,可李煜却冲着林仁肇吼道:“你若是再敢妄言惑朕,朕现在就不轻饶你!”

林仁肇不敢再妄言了。还算不错,李煜当时并没有治林仁肇的罪,只是将他留在了江宁,而把江西、安徽一带的十数万南唐兵马交给了大将朱令贇统领。也就是説,林仁肇打了一次胜仗之后,却失去了兵权。

此事不知何故被那小周后知道了。那是一个暮春的夜晚,李煜与小周后一起花天酒地了一阵之后,就携手走进了花园。当时月色很好,因为早晨下过一场雨,花园里还都是湿漉漉的。晚风徐来,吹拂着李煜和小周后连袂的衣襟,确有一番诗情画意。只是这种季节,许多花儿都凋谢了,李煜和小周后的脚下,未免有一些狼藉之感。

小周后幽幽言道:“妾虽深居宫中,却也知道林仁肇乃大唐善战之人,皇上又何故将他闲置京城?”

连小周后这样的女人都知道林仁肇的为人,便足见林仁肇在当时的南唐是威名远播了。李煜回道:“爱后有所不知,朕虽也听説过林仁肇善战,但他过于骄纵,好无端生事,朕实在放心不下,只能将他搁置京城。”

一个国君,竟然只“听説过林仁肇善战”,李煜的荒于朝政又到了什么地步?小周后问道:“皇上説林仁肇好无端生事,指的是他曾大败宋军之事吗?”

“是的,”李煜言道:“他侥幸打了一次胜仗,便狂妄地劝朕对宋主动出击以绝后患!爱后想想看,凭大唐一国之力,怎堪与赵宋为敌?既不能为敌,那就当与赵宋和平相处。似林仁肇这般,无端骚扰赵宋,岂不是惹火烧身?如果赵匡胤一怒之下,发兵过江,朕还无话可説……那林仁肇真是不了解朕的心事啊?”